资产证券化有望进入黄金发展期
从5月以来银行间市场商业银行发行的ABS(资产支持证券)底层资产类型看,消费贷、住房贷款、不良资产等为支撑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增多。其中,住房贷款ABS发行8单,不良资产ABS发行5单,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、招商银行、中信银行、浦发银行等均有发行。
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,不良资产是ABS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,受整体环境影响,有的阶段多一些,有的阶段少一些很正常。目前不良压力相对较大,债券违约率较之前也有上升;且去年虽然ABS业务发展很快,但做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很少,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,这一块未来会保持在一定比例。
连平表示,不良资产ABS方面未来会有多方面主体参与,但主要还是银行。总体来看,目前银行的不良资产水平比较平稳,但压力依然较大,借助证券化方式将不良贷款转移出表,可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,改善资本充足率及拨备覆盖率,是改善表内资产结构的有效手段。
不过,某股份制银行广东地区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,实际业务操作中,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对ABS业务是非标还是标准化认定存在差距,不利于业务开展,未来很可能会纳入标准化范围,这对银行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方向。
此外,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指出,随着体量和产品的快速发展,ABS业务的风险在日渐显现。资管新规后,原来通道类资管项目、表外业务、信托产品等受到限制,如果打包成ABS产品发行,也会将风险转移到该领域。他还强调,从ABS业务自身来看,传统ABS业务中一些准固收类产品存在隐性刚兑的情况,这些产品也会面临因打破刚兑而带来的风险。
某资管公司总经理认为,关键还是要看底层资产质量和后期ABS发行受托方对资金的监管及回笼的力度。有些底层资产质量太差,现金回款不足以支撑兑付,会引发较大风险。因此,加强监管与提升业务发展与风险识别、管理能力同样重要。
在付立春看来,ABS业务体量增大,产品种类数量更加丰富,很可能会成为表外业务融资的新出口,也会引起监管重视。“未来监管力度将会增大,对融资方主体会有更明确的规定和限制;打破刚兑是必然趋势,把ABS作为表外或类通道业务模式也会慢慢消除。而且投资者教育、监管都会走上专业化,未来相关的监管会参照资管新规相应执行,也会有相应的政策出来填补漏洞。”
付立春认为,从发行主体情况来看,目前ABS业务基本上还是同质化竞争,对于券商更多是关注规模有多大,而不是做专做强,很多机构距离国际化的专业水平还有很大差距,未来重点还是要提高专业化水平。